“我不想在学校被当做另类……求你们帮帮我!”2024年的9月,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专家施长春教授的诊室内,来了一名痛哭不已的孩子。
“这不是小梅吗?”施长春教授当即认出了这位小患者:“三年前你们就来过了呀......”
PART.01
7岁女孩乳房发育
家长犹豫错失黄金治疗期
时间回溯到2021年的7月,小梅(化名)的父母带着她第一次挂了施长春教授的专家号:“我们家孩子才7岁,医生您看看是不是发育了?”
施教授检查后发现,小梅已经出现了乳房增大等发育现象。更让人担心的是孩子身高才125厘米,而她的骨龄已经达到了9岁半,这就意味着按照骨龄推算,小梅成年后的预测身高最多只有150厘米,比正常平均值整整矮了10厘米的身高。
施长春教授建议家长进行性激素、B超、垂体磁共振等检查后予GnRHa(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)治疗,也就是大家俗称的“打抑制针”。它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推迟性发育,同时“把长高的路修得更长更远一些,给长高创造时间和空间”。然而家长一听到要打针却害怕了,去老家试了各种土方,这一尝试就整整耽误了3年,既没有打针也没有回来看过。
展开剩余71%(网络配图)
时间来到了2024年9月,施长春教授的小儿内分泌门诊出现了文章开头这一幕。
原来小梅这年刚过10岁4个月,却突然来了“大姨妈”。在班级里,她好像一下子变得很特殊,有的时候甚至会感觉有点自卑逃避去上学。
PART.02
双管齐下,“拯救”孩子的身高
施教授给小梅进行了全面的检查。从外观和B超、验血等检查结果来看小梅已经完全是个大姑娘了。骨龄也已达到12岁半,比年龄整整大了2岁,而身高却只长到了140厘米,预测成年身高只能长到147厘米!
小梅的治疗刻不容缓!一方面要控制小梅的月经和骨龄,另一方面要让她在所剩不多的生长时间里尽快长到理想身高,施长春教授决定给小梅“双管齐下”,一方面打抑制针,一方面同时用生长激素治疗!
让人欣喜的是,从治疗的第二个月开始,小梅的月经停了。此后每个月来医院打一次针,施教授都会给小梅测量一次身高,平均每个月的生长速率达到0.75厘米以上。到今年6月底,小梅治疗了9个月,身高长了6.8厘米,在班里面已经排到比较高的后面几个。关键是,让小梅烦恼的“不速之客”也走了,小梅一下子轻松了好多。
施教授告诉小梅家长,从目前的趋势看,如果再这样治疗一年到一年半,小梅就能长到1.6米以上了。听到好消息的小梅父母,既感激又后悔不已:“当年没听您的话,我们太后悔了!还好现在还来得及,也算是亡羊补牢了!”
PART.03
矮小、肥胖和早熟
都要早发现早就诊早干预
“像小梅这样的孩子还是挺多的。”施长春教授如是说。
小儿内分泌专科最常见的病人是肥胖症、性早熟、矮小症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孩子们吃得多了,消耗又少,能量蓄积在体内,便会变成超重、肥胖及早熟。肥胖和早熟都会导致骨龄增大过快,最终结果反而会发生矮小和身高不理想。
(网络配图)
施教授告诉记者:“很多家长在早期都不太重视,等到早熟的男孩变声了、女孩来月经了、骨龄很大骨骺都快闭合了,才会急起来。还有些肥胖的孩子发生脂肪肝等并发症,家长才意识到严重性。而这时候治疗起来就很麻烦了,成本也会很高。”
所以无论是肥胖、早熟还是矮小,都要早发现早就诊。暑假孩子们空闲时间相对较多,施长春教授建议家长们带孩子们去医院检查评估一下:“权当是体检嘛,我们大人每年还要体检一次呢,孩子们每年去医院检查评估一次,还是很必要的!”
来源:杭州交通918
发布于:北京市蚂蚁配资-最靠谱的炒股杠杆平台-股票配资平台的行情-场外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